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,端午节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主要节日, 它和华人新年,清明节,中秋节等节日一样, 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几乎都有庆祝这些节日。 端午节的起源也有多种传说, 但是大家都认为是缅怀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来。

屈原,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的爱国诗人,楚怀王的大臣, 他看到各国纷争,战乱不断,人民生活苦不堪言, 而他爱国爱民的情怀又得不到楚怀王的欣赏,反遭去职, 被赶出都城,流放他乡。后来秦国攻破楚国京城;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家破人亡,心如刀割, 但是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就在农历五月五日, 写下了绝笔作《怀沙》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身亡, 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。
他的悲壮牺牲,楚国百姓非常哀痛,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。 渔夫们划起船只,在江上来回打捞他韵尸体。更有渔夫拿了饭团、 鸡蛋等食物,丢进江里,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, 就不会去咬他们心目中的爱国伟人屈原大夫的身体了。 其他人见后也纷纷仿效。之后人们就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, 以包裹粽子,赛龙舟等活动来永远缅怀这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。
时代环境的演变,现在各地的庆祝五月初五端午节,色彩各异, 但是还是以用竹叶包 裹饭团的粽子为主, 只是粽子的馅料却随着各地各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,千变万化, 璀灿纷呈,各放異彩。其中又以肉粽和碱水粽两大类为主, 名称也各異,有桂圆粽、肉粽、水晶粽、莲蓉粽、豆沙粽、红豆粽、 辣味粽、火腿粽、咸蛋粽,南洋地方更有榴莲粽,咖喱粽, 娘惹粽等等。
新加坡,马来西亚和印尼国民,为人种族的和谐更希望藉此节日, 和其他族群们也分享人佳节的欢乐气氛,因此特地把馅料改为鸡肉, 牛肉,羊肉的“哈拉”粽子,和回教同胞们共同欢庆佳节, 分享粽子的美味,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社会。 东南亚一带多数的华人宗乡团体也都有庆祝端午节, 彼此共聚一堂以加强族群的凝聚力。
作者:萧京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