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成長的年代, 每個家庭幾乎都擁有一部腳踏衣車, 就像今天家家戶戶擁有電視機一樣的普遍。
記憶之中, 孩時家裏的客廳一角, 放置了一架縫衣車。衣車外型美觀精巧, 車床是暗紋的木面設計, 漆黑光亮的車身上, 金字[SINGER ]搶眼奪目, 衣床繪上鍍金水花紋, 鋳鐵製造的衣車架, 有精緻縷花的裝飾, 活像一件藝術品, 那是當年外婆給母親的嫁妝。
回想兒時的光景, 我所穿的衣服, 除鞋襪外, 皆是出自母親的巧手。每當我聽到家裏衣車踏板帶動的搖曳聲, 心裏就特別高興, 因為只消一天功夫, 擱在車床上的那一塊碎花布, 就成了我身上的衣裳。隨著衣車踏板上下擺動的节奏, 一襲漂亮的衣裳, 就由此而生。

亞齊老家的勝家衣車跟隨我們移居到棉蘭後, 家裏衣車的踏板搖曳聲比以前更加頻密了, 因為母親除了替家人縫製衣服外, 為幫補家計當了裁縫, 靠那部勝家衣車, 改善了家人的生活。隨着時代的進步, 漸漸地舊式腳踏衣車的慢速已趕不上潮流。于是, 母親買了一部BROTHER兄弟牌工業衣車, 貪其速度快, 專業性強。工業衣車外形笨重, 衣床是塑膠板設計, 車架是四平八穩的幾根鐵柱子, 踏板由於用電帶動, 車速比舊式衣車快很多。
自從母親改用了工業衣車, 我們再也聽不到那快快慢慢節奏有序的搖曳聲, 取而代之的是那刺耳的機械噪音。
陪伴了母親大半輩子的勝家衣車, 黑漆早已斑駁脫落, 金色的SINGER 不再耀眼, 車床木板也褪了色, 衣床上的水花紋若隠若現, 生鏽車架上的縷花裝飾似是芳華已逝, 美人遲暮。它功成身退, 孤獨地與一大堆雜物被放置在什物房, 至到多年後才重見天日, 跨越太平洋, 隨母親移居北美。
那架破舊的勝家衣車, 如今放置在美國母親的書房裏, 由於衣車出廠已久, 時常出現毛病, 需定期抹油保養, 那條帶動踏板的牛皮帶也不知更換了幾回。其實勝家衣車公司有舊車翻新的服務, 可母親説衣車是外婆留下最寶貴的紀念品, 藏着許多关于外婆的記憶, 它歷盡滄桑, 曾經縫出無數的故事, 所以想留下歲月的印記。年邁的母親至今仍對它不離不棄, 依舊喜歡坐在衣車面前縫圍裙, 車窗簾, 改衣服, 繼續着那快慢有序的搖曳聲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