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爪省的勿加西,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历史。距离雅加达不远的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,就是明证,其中之一就是勿加西Gedung Juang 45(1945年奋斗之屋)。
这座老建筑位于勿加西县南丹文(Tambun Selatan)镇Setiadarma村Sultan Hasanudin街。这栋两层楼建筑建于1906年,建筑面积为1,177平方米,占地面积为13,900平方米。

早在20世纪初时,这座建筑在荷兰占领期时间为华族所有。除了是住宅之外,这座建筑也当作管理农业的办公室。
荷属东印度公司政府于1870年实施自由的政治和经济政策,引来了这华族来勿加西营业。
该政策允许所有阶层投资者进入包括巴达维亚人居住的Keresidenan(省里的行政区,相当于县),西方人主导南部地区,而勿加西县的帕巴尤兰(Pebayuran)镇为华族投资者所控制,因此当时帕巴尤兰镇大多数地主是华族。

放映大勿加西历史基金会的最新华族社区节目的EL JOHN电视台在采访时获悉,这座建筑物是华族在勿加西曾经有过昌盛时代的明证。
大勿加西历史基金会的Nugraha Arie Prabowo披露:“在经济上,昔日的勿加西地区由一些华族主导,现在在帕巴尤兰镇的老房子清楚地证明帕巴尤兰镇的地主是华族,他们在勿加西曾经昌盛一时。”
迄今依然屹立的建筑,估计发生了一些变化。这可以从以前在某些部分用柚木为建材,现在已换成低碳钢建材。然而,这座建筑的历史价值并没有消失,这座建筑甚至仍保留着一个保险箱,据强烈推测,这保险箱是该建筑物主人存放经营成果的地方。
在另外的探索中,发现这座建筑的图案散发出新帝国风格和印欧风格。

大勿加西历史基金会人员穆塔希姆(Mu’tashim Billah)说:“这是从新帝国风格转移到印欧风格的一座建筑,前后两处台阶就是明证,前面台阶显示了印欧建筑的风格,而后部台阶仍采用新帝国风格,因为它使用更多的木料。”
此外,穆塔希姆介绍说,这座建筑的一部份采用了艺术装饰的构造。这是对称的建筑形状,注重更美观的构造。
穆塔希姆说﹕“有的部份采用了新艺术建筑,不但作为艺术,但是在建筑的形状应用艺术作为建筑的装饰,而且加固建筑。”
在搜索历史的痕迹中,穆塔希姆展示了一间据测是照顾房东生意的员工的房间。他说:“据强烈推测,下面的房间是房东业务负责人的房间,为什么这么说妮,因为前厅和房间之间是一体化的一扇门,安排前面簿记员和经理之间有快速接触的关系。”

老建筑在荷属东印度公司时代的痕迹,依然可见,其中是房东屋前围栏的荷文。然后在建筑物内部,也有大厅和至今还在运用的一些房间,不过可惜的是,建筑物后面的一些部份由于照顾失当而多孔。
荷兰殖民者被日本殖民者推翻后,随着时间的推移,那主人被驱逐,因为日本人不太喜欢中国人。后来这座建筑被日本人控制,作为日军的军事本营。
印尼独立后,它成了西里旺仪师第3旅第6团第5营、人民军、真主党等等的本营,如今这老建筑被勿加西县政府列为文化遗产和历史旅游景点,现名为Gedung Juang 45(1945年奋斗之屋)。(松鹤)